家具經銷商微利高壓之下出路何在?

       日期:2012-04-28     來源:中國家具網    作者:劉忠燕    評論:0    
    核心提示:近一兩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,家具外銷市場持續(xù)走低,內銷市場受2011年的房地產調控影響也不景氣,在內外交困的呢情況之下,作為供家具產業(yè)應鏈中重要的一環(huán)——經銷商,在競爭激烈、經濟低迷、利潤不斷下滑的今天,他們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好過了。

    近一兩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,家具外銷市場持續(xù)走低,內銷市場受2011年的房地產調控影響也不景氣,在內外交困的呢情況之下,作為供家具產業(yè)應鏈中重要的一環(huán)——經銷商,在競爭激烈、經濟低迷、利潤不斷下滑的今天,他們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好過了。

    日前記者對經銷商這一群體的生存現(xiàn)狀進行了深入調查和摸底,并且在網絡上發(fā)起了“家居建材經銷商生存現(xiàn)狀”的網絡調查,主要調查經銷商的經營成本、利潤、具體應對策略等方面的問題。調查結果顯示:租金上漲、銷售壓力增長、利潤下滑、市場不景氣等因素給經銷商持續(xù)的壓力,接近80%的經銷商處于虧損狀態(tài),不少經銷商處于苦撐狀況,而且對未來并不樂觀。 種種負面情緒流露,渠道恰似不惑之年,經銷商未來出路在哪里?

    整體虧損 

    “2011年整個家具產業(yè)鏈銷售均出現(xiàn)下滑,大賣場約有三成商家虧損,今年虧損蔓延到五到六成。”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這個數(shù)字是目前業(yè)內的共識。另有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在國內家具出口第一鎮(zhèn)廣東大嶺山鎮(zhèn),三成以上的家具企業(yè)都處于虧損狀態(tài),倒閉現(xiàn)象仍在加劇。

    1992年來深圳打拼的周先生正是依托于大賣場的經銷商,他最近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:把在寶安的八家門店縮減到三家。“從來沒有遇到這么淡的淡季,從事家具行業(yè)20年,去年虧了幾十萬,今年更難熬。”

    經銷商的營業(yè)狀況不盡如人意,成本未減反增,某家具品牌爆料稱賣場租金占成本占營業(yè)額比例高達30%,在本調查中,選擇占比30%以上的占投票總人數(shù)的35%,為最高數(shù)值,其次是20-30%,占據(jù)32%。賣場租金與去年相比增高的人數(shù)占絕大多數(shù)。由于營業(yè)額和利潤虧損,經銷商和代理商們認為今年主要面臨的壓力依次為:市場銷售壓力(32%)、賣場租金壓力(28%)、人力成本壓力(19%)、廠家政策壓力(11%)、運輸成本壓力(11%),而應對的措施別無他法,表示今年有從賣場撤店行為的占據(jù)調查人數(shù)61%,表示裁員了的占據(jù)62%。

    從調查結果看,也有相當多的經銷商已經對淡季市場做出了新的應對策略。25%的人表示今年“進入了二、三級市場”;24%的代理品牌“建立了網銷渠道”;“建立獨立店渠道”的占據(jù)了21%;大約15%的品牌代理商選擇減少在全國城市的布點。由此可以看出,選擇渠道的多元化是今年大多數(shù)經銷商所作的選擇。

    大連鎖、大流通的商業(yè)背景下,“渠道為王”的說法并不為過。經過幾十年的發(fā)展,家居建材行業(yè)“漸成氣候”。而這當中,家居賣場“功不可沒”,為各大品牌業(yè)績的增長起了重要作用。 目前,受房地產政策調控的“牽連”,處于產業(yè)鏈下游的家居市場堪稱冷清,并隨著賣場租金不斷上漲,經銷壓力日增、利潤漸滑,“日子難過”,基本處于苦苦支撐狀態(tài),經銷商不得不積極“自救”,尋覓出路。據(jù)記者調查,應對困局之法,經銷商或從產品調整、或從渠道拓展、或從業(yè)務變化幾部分入手。對經銷商來說,采用不同方式都只是使用手段,改善自身生存狀態(tài)才是真正目的。

    傳統(tǒng)渠道積極“瘦身自救”

    “斷腕求生”、撤離賣場,正在成為經銷商“自救”的一種常態(tài)。“在整體市場低迷情況下,我們有可能會砍掉經營不善的店面,重點布局優(yōu)勢店面。”古沙家居總經理王錦著直言。其說法與香港盛家機構總裁曾震宇的觀點不謀而合:針對當前市場環(huán)境,曾震宇給出的措施是避免全盤跟進賣場擴張,以犧牲發(fā)展速度的方式“砍掉不盈利店面”,以退為守、以守為攻保留實力。據(jù)了解,香港盛家目前代理“紅蘋果”、“左右”、“玉庭家具”、“我愛我家”等數(shù)十個家具品牌,全國店面超過100店。

    業(yè)內人士認為,在家居行業(yè),賣場強勢地位不言而喻,處于弱勢地位的經銷商想要改變單一渠道,還有待時日。“在兩三年內,經銷商單純依賴賣場的行業(yè)現(xiàn)狀不會有太大變化”。曾震宇表示。馬可波羅瓷磚市場部總監(jiān)馬建國也認為,建材類經銷商現(xiàn)階段尚不具備完全自主經營的能力。

    位于北京四環(huán)邊上的一家賣場里,索菲亞衣柜的店面正在忙碌地布置著展廳。在這之前,這個展廳的“主人”并非索菲亞,而是另一家衣柜品牌--其因經營不善、業(yè)績不佳而“敗走京城”。業(yè)內人士表示,客流減少、租金上漲、原材料上漲……均是該品牌經銷商無奈撤店的原因。

    低成本新型渠道應運而生

    品牌經銷商在選擇給傳統(tǒng)賣場店“瘦身”的同時,也開始向新型低成本渠道進軍,像當下的電子商務、獨立店、社區(qū)店都是備受他們推崇的一些新型渠道。業(yè)內人士也認為,新型渠道或許是最有效的“自救”之路。

    很多經銷商在考慮擴大經營的時候,自然而然就會想到“多開幾個店面,能覆蓋更多的人群”,然而隨著店面的不斷增加,經營成本不斷增加,各種問題突現(xiàn)。電子商務的出現(xiàn)成為一條避免成本上漲的有效途徑,其“遠遠大于零售店面的優(yōu)勢”正在被業(yè)界認可。據(jù)盛家家居連鎖機構董事長曾震宇介紹,目前無論是廠商還是經銷商,紛紛試水電子商城,或加入綜合家居建材電子商城。毫無疑問,“觸網”正在成為經銷商們“自救”新的出路。

    也有業(yè)內人士認為:在代理業(yè)務方面,經銷商走高端品牌路線,對它們維護再多、宣傳再多,終究都是“為工廠做嫁衣”,反不如借助他們的優(yōu)秀品牌來打造自有品牌,“培育自己的孩子”。建立“自有品牌”說簡單操作難,想要成功,關鍵在于企業(yè)必須擁有足夠實力,“有充足的資金做支撐,”否則可能走上難以為繼的道路。 “大部分經銷商多為中小企業(yè),實力還沒有達到發(fā)展自有品牌的程度,因此即使有自強想法,也只能先擱置一邊。”加西亞瓷磚總代理王振良表示。

    據(jù)了解,盛家家居、北京歐品、昆明港都、安徽萬家美、深圳尚品、廣州美心、超舒適等品牌都在謹慎地走著商業(yè)品牌的道路。它們身上有許多共同點,如在各省、市代理十余個品牌,隨著資金的寬裕,開始開出獨立賣場容納自己代理品牌,身兼賣場和經銷商的雙重身份。

    “如今,專賣店、形象店、旗艦店已成為家居建材銷售的主要渠道,售后服務不是以前那種'賣了就不用管'的心態(tài),而是向售后、保修等方向發(fā)展”。盛家家居連鎖機構董事長曾震宇告訴記者。在他看來,當今社會,經銷商不僅在銷售產品,還在銷售服務,而服務恰恰是經銷商的“無形資產”,可以概括為“商業(yè)品牌”。

     
     
    更多>同類資訊
    0相關評論

    推薦圖文
    推薦資訊
    點擊排行
     
    中文字幕超清av,日韩精品无码三级视频,337p人体粉嫩胞国产午夜亚洲欧美,国产黄色片在线观看